二手火车车厢回收柴油机采用钼铜稀土合金球铁铸造曲轴、锻钢并列连杆、湿式气缸套、锻铝组合式内油冷活塞、耐热合金铸铁气缸盖。气缸直径为240毫米,活塞行程为275毫米,额定转速为每分钟1100转,*空载转速为每分钟500转,小时功率为4000马力,持续功率为3600马力,装车功率为3300马力,单位燃油消耗率为155克/有效马力·小时,柴油机净重为19600公斤。
早期生产的东风4型机车投入运用后,16V240ZJ型柴油机出现大量可靠性问题,相继出现连杆螺栓断裂、连杆盖和主轴承盖断裂、机体主轴承座裂纹等故障。为此,大连机车车辆厂首先针对较广泛的连杆螺栓和连杆盖断裂故障,改为采用了全纤维辗制滚压螺栓和加厚对称连杆盖,以提高连杆零部件的疲劳强度和刚度;此外,将原来左、右两列气缸并联工作的两根排气总管,分别接到两端的增压器上的结构,改成两列气缸共用一根排气总管,从其两端接到柴油机两端的涡轮增压器上,并在柴油机顶部加设排气稳压箱,增压器型号由45GP802型改为45GP802-1型。为与前期生产的16V240ZJ型柴油机区别,经过上述改进的机型被命名为16V240ZJA型,并从1976年起批量生产。
东风7型0007号机车 1980年代初,当时中国铁路的调车柴油机车主要为东风5型、东方红5型柴油机车,以及已经停产的东风2型、东方红2型柴油机车,比较适用于3000吨左右的牵引定数,但随着货物列车牵引定数增加,这些机车还不能全部满足机械化驼峰编组站的作业要求[1] 。因此,根据中国铁路运输的发展需要和当时特别缺少重型调车机车的实际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于1980年初向北京二七机车工厂下达了设计任务书,要求研制装车功率为2000马力的东风7型电传动调车柴油机车,以构成1200马力(东方红5型)、1650马力(东风5型)、2000马力(东风7型)三大功率等级的调车柴油机车系列。北京二七机车工厂在铁道部科学研究院机辆所、大连内燃机车研究所、永济电机厂等单位协作下,于1980年6月开始设计东风7型柴油机车。
东风7型0176号机车在沙河站 经过约两年的时间,北京二七机车工厂分别于1982年4月和6月试制了0002号两台样车,同年8月交付北京铁路局北京内燃机务段试用,在丰台西编组站投入运用考核;其中0001号机车在1982年12月至1983年1月间,由铁道部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主持,先后在丰台西站、东郊站进行调车性能试验。